新聞中心
貝殼花80億掀開了一個新風口
發布時間:2021-07-09
隨便一出手,貝殼就創造了中國家裝行業的最大并購案。7 月 6 日,貝殼公告說,準備以 80 億元人民幣收購圣都家裝 100% 股權。生吞一家傳統家裝公司,貝殼能改變家裝這個魚龍混雜的萬億級行業嗎?貝殼將給大牌房企、互聯網大廠以及普通消費者帶來哪些刺激?
掀開風口
家裝是一個萬億級市場,但行業集中度極低。
按照歐睿(Euromonitor)的市場調研數據,圣都家裝已是 2020 年全國整裝銷售額第一;但圣都家裝的年銷售額大約 40 億,其市場占有率滿打滿算也就 0.4%。
在這個連社區賣菜都能變成風口的時代,家裝仿佛是被互聯網巨頭們遺落的行業,還是像從前那樣魚龍混雜著,沒有誕生任何一家巨頭。
家裝是一個潛在的風口。現在,貝殼用一樁 80 億元收購案,把這個潛在的風口給掀開了。貝殼的意義不在于它自己將來能否成功,而是收購案這個事件本身會激發更多資本與平臺公司進入到這個風口。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恒大造車的意義不在于恒大自己能否成功,而在于連恒大這種資質平平的房企都能造車,還有誰不能造車呢?于是,新能源汽車再度成為一個風口。
當然,貝殼不是那種資質平平的企業,貝殼在家裝領域的成功概率還是值得期待的。當然,這沒那么重要,更重要的還是:貝殼起到了帶路者的示范作用,引發各路資本與平臺公司真正把家裝視為一個風口。
潛在風口,將變成顯性風口。整個家裝行業變天,是可以掰著手指頭算日子的事情了。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以后能不能享受到貝殼提供的更透明、更規范的家裝服務,其實沒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貝殼會引發家裝行業的深度變革,讓整個行業比現在稍微透明一些,稍微規范一些。
未來的戰略標配
貝殼的家裝之路,已經走了一些日子。
2015 年,鏈家與萬科共同成立了「萬鏈」,當初的想法是既「to B」也「to C」,既給開發商做裝修交付,也直接給普通消費者做裝修。但「萬鏈」最終還是沒能做起來。
貝殼創始人左暉生前說,「一個天爹一個地爹加起來很難弄出一個特別棒的兒子」。所以,貝殼在 2019 年推出了「被窩家裝」。但當時并沒有全力撲上,只能說是一種試探,或者說是在做基礎能力訓練。
現在,貝殼花 80 億元收購圣都家裝,算是吹響了進攻的號角。用貝殼新任董事長兼 CEO 彭永東的話來說,這是在「翻越第二座山」。
一旦貝殼稍微做出一點良好趨勢,大牌房企、互聯網大廠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公司,都會進場。
就房地產行業而言,家裝很快就會像長租公寓那樣,成為大牌房企的戰略標配,至少將是物企的標配。那么多物業公司赴港上市,其盈利模式仍然原始而羸弱,他們正好可以再給資本市場講一個家裝是塊肥肉的故事——貝殼用 80 億元給這塊肥肉做了背書。
只不過,大多數企業不具備吃這塊肥肉的這種能力。
家裝是一件比長租公寓還苦的活:高高在上的房企(包括旗下的物企),通常很難去干那種需要把身段放得很低的苦活與累活。
脫胎于鏈家的貝殼,具備這個基因。
現在貝殼面臨的考驗是,生吞了一家傳統的家裝公司,如何良好地消化。
如何消化
當年鏈家能做大,也是靠全國跑馬并購的啊。還是不一樣:當年鏈家在四處并購之前,其制度建設已然強大,具有強大的流程輸出能力;但現在,貝殼的家裝主體平臺并不強大——如果「被窩家裝」已然強大,吞下圣都這種傳統家裝公司,是沒有大問題的。
但現在的考驗是:貝殼自己的「被窩家裝」尚是一個小池塘,現在卻要承接圣都家裝這座水庫的泄洪。
反過來說,一旦貝殼春夢了無痕地消化了圣都這家傳統家裝公司,那又將是一個精彩的商學院案例。
圣都家裝只是一家市場覆蓋面主要在華東區域的公司。所以,貝殼接下來可以有兩種打法——
●一種是把圣都家裝改造成一個能力平臺,用這個能力平臺向全國擴張●另一種是把圣都家裝做成一個吞并范本,繼續在全國其它區域并購規模化的家裝公司
無論貝殼最終選擇哪一種打法,能力體系完備的家裝公司的平均估值都會提高——哪怕貝殼不收購,各路資本和平臺公司也會虎視眈眈。
上升
最后講一個節外生枝的故事:當年萬科和鏈家一起做「萬鏈」最終沒起來,但萬科決策者因此力排眾議地入股了鏈家;后來,鏈家的股權又自動轉換成貝殼的股權;再后來,貝殼上市,萬科因此狂賺了一百大幾十億。 所以啊,要跟上升期的企業在一起,要跟上升的人在一起。所謂風口,都是上升的人創造的。人不是因風口而上升,風口因上升的人而打開。